不要隨便聽要一個說法,就相信他是唯一的真理|用Podcast學習|《大人的Small Talk – EP547》


早上上班一個人在後場煮茶的時候,有很多時間可以帶著AirPods聽Podcast學習,聽到這集蠻喜歡的,所以特別寫了篇學習的筆記。

《大人的Small Talk – EP547 大家說「工作滿3年才能離職」,你就信了?你需要邏輯思考,破解別人告訴你的「職場鐵律」!》

Bryan在他課堂上,有位學生問了他一個問題,那位學生說他不是很喜歡他現在的工作,但有許多原因,他想要離開了,

而Bryan也問他:「那爲什麽不離職?」

原因是因為,「這份工作我做還不滿三年。」

但究竟是爲什麼,我們會有這樣的觀念呢?

 

為什麼工作不滿三年就不能離職?

聽到這集,我才在回想,其實我受到的觀念是,「不滿2年不能離職」,Bryan說他聽過的是不滿5年不能離職,其實這樣就可以知道,無論多少年都不是重點,重點是這些觀念都是毫無根據的,但我們卻容易被這些毫無根據的觀點控制我們的人生。

而且,優秀的人才,應該是機會多到滿出來,可能一兩年就必須換一個工作,也許每次跳巢薪水都能增加,這樣的清況也是有可能的。

有些根深蒂固觀念,很多是沒有明確根據的,或許他只是符合某些人的狀況,但也有可能完全不符合。

 

為什麼會被質疑沒有定性?

如果單純針對「工作不滿三年不能離職」這句話來說,我非常的不認同,但確實有人會說他在面試的時候被質疑沒有定性,我也聽過類似面試經驗,但換個角度思考,爲什麼公司HR想要針對「你工作兩三年就換」的這件事情呢?

在面試的時候,公司HR也就只能從你的履歷上來認識你,並且依照履歷的內容來問問題。

但是呢….,你被針對沒有定性,會不會純粹是因為,你的履歷沒有亮點?

我自己再準備航空面試的時候,上過了很多的課程,其實我們都很專注在如何找出自己的亮點,如果有一份工作,待的非常之久,如果我們找不出在這份長久工作中找不出亮點,甚至會建議我們的履歷草草帶過就好,甚至不要放;可是如果你有一份工作即使時間短,但如果是一份特別的經驗,其實是要嘗試放大這件「特殊的經驗」,即便時間再短也一樣。

你自己想像一下,

一個人在一間公司平淡的過了5年,但他沒有任何的故事,沒有任何特別的經驗,沒有在公司學到什麼,工作是認真的,但就只是純粹完成主管交代事項。

另一個人,他工作經驗多、工作時間不長,可是你問他每份工作的故事,他卻可以跟你侃侃而談,講述他在每份工作中學習到了什麼,他在前幾份工作中完成了他的哪些職涯目標,為什麼想換工作。

你對誰會比較有興趣?

我非常認同Bryan所說的,

Bryan是這麼認為的,他在Podcast裡說到:
你如果每一份工作,你都能在這個工作裡面非常的認真,創造一些價值,達成一些里程碑,然後你在履歷裡面可以寫出你真正的亮點、你的貢獻、你為公司帶來了什麼。

你待幾年真的不是大家的重點,大家要搶你都來不及了,甚至覺得你工作待一年,我都還想把你挖過來,怎麼會因為你待太少了,就不要你。

因為公司真的要看的是你的價值,穩定度通常是你這份工作根本就不在意你的價值,或是你的履歷實在太平淡無奇,沒有價值,所以HR才拿這個東西來噹你。

 

不要隨便聽要一個說法,就相信他是唯一的真理

Bryan談到她以前生物老師在課堂上跟學生說:

你們不要看報章雜誌,看聽同學講什麼,甚至你們不要聽其他老師講什麼,你們就以為他是真理。

你要去想,這件事情背後是誰說的,這真的是有道理嗎?經過驗證嗎?甚至你要去驗證看。

這集我認為是在告訴我們,有些建議,也許是對方個人的經驗,或是以前的時空背景之下確實是會發生的,但我們身處於現在這個時代,那些建議,究竟有沒有執行的必要,真的執行下去生活會比較好嗎?還是只是去綁住自己呢?

以前女生就是必須在家當家庭主婦,但現在這種理論很明確是會被炮轟,已經被這個時代淘汰的觀念了。

 

Bryan建議我們在這個時代,我們要多多去學習「怎麼去思考」、「怎麼去推論」,雖然說邏輯推論有時候並非萬能的工具,但是至少訓練自己的邏輯可以建立一套屬於我們自己的思維,而不會總是人云亦云,無形中你的人生與思維就這樣被困住了。

 

分享你的想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