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生叛逆日記】03|我花了七年讀日語,然後不走日語系的職涯路線

有時候我會開玩笑說,我的人生蠻浪費的,

像是花了七年學日語,結果沒當翻譯、沒進日商、沒去當導遊、也沒考空服,連N1證照都沒有。

講白一點,過去那些「學語言的黃金歲月」,現在回頭看, 我自己都會懷疑:我到底是為了什麼在學這些?

但老實說,我不是不愛日文, 只是我一直都知道,我跟那條「照規矩走的日語人生」,不太合。


我不是不會,只是沒那麼想要

在學校裡,如果你是日語科 / 日語系的學生,大家對你的人生都有一套「預設路線」:

你要考到日檢N1才是對的起你的學歷。

畢業後去日商、當翻譯、空服員、領隊導遊……才叫「有出路」,才是你對你人生負起責任。

但我蠻早就知道,我沒有要照這條路走。

我當初學日文,單純是因為,

我喜歡日本人說話的聲調。

就這麼膚淺、這麼純粹。根本沒想過要拿來當工作技能。

選科系時,我也沒意識到學校列出的「科系」=「職業」, 我只是天真地以為:喜歡日文,那就去學啊,開心就好。

這7年學著學著,越學越疑惑:

「欸?所以我真的要靠這個語言吃一輩子嗎?」

對我來說,日語比較像一張門票, 讓我進入某些世界,打開一些選項。

但一旦看到後面的世界長什麼樣子, 我就會開始問自己:「那我想留下來嗎?」


我想要的不是一份「日語工作」

曾經也有一段時間超級的掙扎。

因為身旁總會有人說:「都讀這個科系了,當然要繼續走下去啊,不然你之前的時間是浪費喔?」

但後來我懂了,人生根本沒有什麼叫「不浪費」的路。

就像〈大人的Small Talk〉所說的,「探索人生方向,有些時間是必需浪費的」

你去當翻譯,你可能會覺得人生好無趣; 你轉職做別的,別人會說你學歷不對口。

但問題是, 最後活在那份工作的,是你,不是那些出嘴的人。

我不想用日文來證明什麼。

我更想用「我是誰」來走出一條自己的路。


什麼時候確定我不會走下去的?

想到日本職場你會想到什麼?

應酬、啤酒、充滿SOP、禮貌、前輩制很嚴重。

學習語言本來就會學習該語言的文化, 日語系的我們當然也是如此。

在日語系裡面有個傳統,就是學長姐制非常嚴重,在路上碰見師長是要鞠躬大聲打招呼的。

我不知道現在是不是還這樣,但我們以前真的滿滿儀式感。

我沒有覺得這樣不好,有時候會覺得蠻好玩的, 畢竟走在走廊上用日語打招呼會感覺有種特別的光環XD

不過這也只是我們的日常完樂而已,想像一下,如果是在職場呢?

這完全不是開玩笑的事情了。

我腦中浮現一個畫面:

我穿著西裝通勤、打卡、用日文回信、整理會議紀錄,陪笑、應酬、去居酒屋、幫前輩倒酒,

下班累得像條狗,回家只剩滑手機、週末靠大餐麻痺自己。

做每件事之前,都要先說一聲「失礼します」。

那個畫面我光是想像就覺得喘不過氣。

我心裡出現一個超清楚的念頭:

「天啊,如果我真的要一輩子過這樣的生活,我會想死。」


我不想成為那種「很厲害但不開心」的人

以前我以為,能力越強,人生會越順。

所以我拚命背單字、考高分、參加比賽、硬背聽不懂的東西。

但後來我發現,
比起「被稱讚」,我更想要「自由」。
比起「我很會」, 我更想要「我喜歡我自己正在做的事情」。

這不是什麼心靈雞湯,而是因為我真的見過太多人,

他們超會讀書、超會考試, 語言能力強、學歷高,但工作後卻每天抱怨, 為了賺錢搞到身心俱疲,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。

我不想變成那樣的人。真的一點都不想。


雖然沒走日語路,但它一直跟著我

我沒有當翻譯、沒有去日本工作,也沒考上空服員。

但這不代表我選錯科系、也不代表我學日語是錯的。

相反地,學日語讓我知道:

  • 我是個蠻會拆解語言結構的人。
  • 我對日本文化有共鳴,卻也看見文化背後壓抑的一面。
  • 我學會怎麼快速理解一個系統、並判斷我想不想繼續玩這套遊戲。

這些能力,一直到現在還在影響我。

我沒走「主流的日語系的職涯路線」,但我從沒離開日語太遠。

我只是選擇了不被語言定義,而是讓語言為我所用的方式。


最後想說

如果你現在正在讀一個「好像應該走下去」的科系,
或是正卡在一份「說出去很好聽」但你快喘不過氣的工作,

想跟你說一句話:
「你走過的那些路,不一定要走到底,
它們也可以只是帶你去下個路口的風景而已。」

不走那條「應該走的路」,不是浪費,
而是你開始活出自己的證明。

分享你的想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