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閱讀變現的創作法則》讀後心得:閱讀,如何成為改變人生的起點?

這本書在說什麼?

《閱讀變現的創作法則》這本書的作者弘丹,出身於就讀中國的鄉村小學,從小就意識到,讀書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,也能讓身邊的人變得越來越好。

而他也確實透過閱讀,成為中國最大線上平台「當當網」第七屆&第八屆影響力作家,並且是千人付費寫作社群「弘丹寫作成長學院」與「弘丹個人品牌」創始人。

他寫這本書是希望讀者可以不斷的突破閱讀障礙,成為一位高效的閱讀者。讀書不僅是可以能生知識和技能,還可以增加收入及打造個人品牌。

這本書主要分成「讀書思維」、「讀書方法」以及「讀書變現」三大部分,書中內容拆解了讀書過程、讀書變現、所需要的技能,並且有設計這些技能相對應的工具紀錄表格,是一本很實用的閱讀工具書。

我蠻喜歡這本書前半部分讀書思維的部分,因為也是高中到大學這段期間才開始接觸課外的書籍,閱讀這件事情讓我體會到作者在自序提到的這句話「讀過的書,會改變你的思維,會重塑你的生命」這句話。

這篇閱讀心得主要談前半部讀完的部分,後半部變現部分,我讀起來比較沒什麼特別得感覺,就留給各位自己去閱讀囉~


爲什麼我們要閱讀?

作者在書中提到:「讀書不是為了完成任務,也不只是為了增長知識,而是為了在閱讀的過程中,了解並改變自己,不斷實現自我突破。我們讀的是別人的故事,激發的是自己生命的力量。」

一般人對於讀書的認知就是為了功課、考試、工作上的「任務導向」,但讀書不只是累積資訊或知識量這種「工具性」目的而已。

閱讀是一種與文字、故事對話的過程,有時候可以透過他人的經驗與觀點,來觀察出自己潛在的盲點,藉此我們能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,甚至超越原有的侷限性。

每一本書,其實都是作者把他生活中的精華濃縮在裡面。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卡住了、走不出來,看看別人的故事,常常就能激出一些不一樣的想法,是一種由外而內的生命啟發。

不過我開始習慣閱讀之後,發現一件其實蠻孤獨卻也蠻自豪的一件事情是,身邊變得沒有太多可以聊深一點的人,在聊天的過程中會很明顯感受話題永遠只能停留表面無法深入。想要有更深入的思考與對話,閱讀就是個很簡單、也蠻舒服的方式,讓你跟別人的人生碰個面。


想改變就要不斷閱讀

如果你很渴望改變生活,閱讀會是一個好方法,當然改變不會是一瞬間的事情,他是需要長時間每天累積微小的改變才有可能會達成。

每天不斷地閱讀,而且要讀自己認知以外的書籍,很多生活上美好的瞬間,都是發生在認知改變的時後。

我覺得閱讀自己認知以外的書籍,就像是你厭倦了現在的工作、厭倦了現在的生活,總是會想要請特休買機票遠離原本有毒的環境、去到國外體驗不一樣的生活。

而這些出國的經驗,文化的衝擊與碰撞,通常會帶給你美好的回憶。


找出書中顛覆認知的知識

作者在建立看書習慣的五個創意方法中提出的其中一個方式,是我在閱讀上最喜歡的方式:「找出書中顛覆認知的知識。在閱讀一本書時,可以去找到那些反常識或者是顛覆認知的知識,然後問自己是否認同。如果認同的話,自己如何改變思維,去運用新的認知。」

這是學習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的方法。

當我們在閱讀一本書時,真正能帶來改變的,往往不是那些我們早已熟悉或贊同的內容,而是那些讓人「一時無法接受」、甚至顛覆原本認知的觀點。

這些反常識的知識,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停下來思考的部分。

與其把書當成知識的倉庫,不如當作訓練思維的試煉場,主動去尋找那些挑戰我們原本固有價值觀的內容,然後誠實地問自己:「我認同嗎?」如果認同,那代表我們的思想有了鬆動的可能;下一步,就是思考如何調整自己的行動與觀點,將這些新的認知真正內化。

因為閱讀從來不是終點,而是改變的起點。


結論

《閱讀變現的創作法則》不只是一本教你如何閱讀、如何變現的工具書,我覺得是一本鼓勵人們透過閱讀實現自我成長與突破的作品。

書中強調,閱讀的價值不只在於知識的獲取,而是在於它能改變思維、重塑生命,甚至成為人生轉變的起點。

透過閱讀,我們可以跳脫原有的認知框架,從他人的故事中找到生命的靈感與方向。

即使變現的部分對我來說尚未產生深刻共鳴,但本書在閱讀思維與方法上的觀點,已經為我們提供了一條通往更深層次自我對話與成長的路。

閱讀,不是孤獨的逃避,而是一種默默且持續的力量。

它能讓我們更認識自己,也能為我們開啟更多與世界連結的可能性。

想要改變人生,就從每天主動閱讀、尋找顛覆認知的片段開始。

分享你的想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