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離開公司,過上自由的生活?先了解你的個人商業模式|《通往財富自由之路》

你喜歡你現在的生活嗎?是否每天早上起來腦中響起的那一刻就在煩惱著「好不想去上班、好不喜歡工作、好希望自己財富自由」,這樣就可以不用每天到公司上班,不用每天被公司壓榨,好希望有完整的時間好好休息。

《離開公司,我過得還不錯》這本書作者說到,作者自己正是因為受不了「穩定正經」的職場觀,不相信「美滿退休」的幸福觀,不理會「致富圓夢」的財務觀,才踏上自由工作的路,設法打造渴望的工作與生活。希望醒著的每分每秒都在做喜歡的事,有時間優雅過生活,能陪伴該陪伴的親人和朋友。

其實或許我們並不是討厭工作,因為身為人總是要做點什麼讓自己有成就感,你想想每天渾渾噩噩的過,想像一下這樣的生活你可以撐幾天?

我相信沒多久你就會想要起來做事情了。

「把自己的人生當成公司來經營」,或許你也跟我一樣有聽過這個說法,我覺得在追求財務自由之前,或許我們可以來了解你目前是屬於哪種商業模式。

只要你有工作,其實你就已經在賣東西了,你賣的未必是「實體」的產品或是「無形」的服務,你最一開始不知不覺就學會的就是販售你自己的「時間」。

履歷是你時間的包裝,透過履歷來行銷你的時間,讓主動收入提升,這是你了解的「個人商業模式」基礎模樣。

但其實不只這樣,後面的觀點或許你早就知道,早就存在在你身邊,但你有實際的完整思考過嗎?

我也是在寫文章的時候,才對「販售自己的時間」比較有具體的概念。

 

時間只有一份,可以賣一次、賣很多次、或是成為購買別人時間的人

錢可以用各種方式賺,而時間流逝就流逝了,沒了就是沒了,沒有人可以逆轉他。「時間」也是這世界上最公平的無形物品,而在《通往財富自由之路》這本書中說到,個人的商業模式有三種:

 

第一種個人的商業模式:一份時間出售一次

一般打工、固定工作的上班族,這樣的商業模式就是你的時間只會賣出去一次。

我很喜歡《通往財富自由之路》書中的比喻,打零工的人,就是「零售」自己時間的人,還是「可售存量有限的」,而且還不是所有時間都可以零售出去,零售不完的時間並不會形成堆在庫房裡的庫存,而是會直接全部消失不見。

如果你是有固定正職工作的人,可以說是把自己的時間「批發」給公司,把你一整年扣除法定假日以外的日子中裡,每天的8小時一口氣賣給公司。(但大多公司會多凹你的時間且不給你薪水或加班費。)

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「時間」,人的每一天就只有24小時,無論是「批發」還是「零售」你的時間都是屬於「一份時間出售一次」的個人商業模式。

 

第二種個人的商業模式: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

常見的像是作者,線上課程講師是屬於這種「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」的商業模式。

花自己一部分的時間、精力、知識,來創作出一份屬於自己的產品或是出版成書籍,並將他賣出去,就可能達到「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」的商模。

我們現在比起追求主動收入,更想要打造的「被動收入」,希望連睡覺都能進帳,也是能透過「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」的這種商模來達到。

但這種商模在最初期並不是這麼的穩定,即使做出商品也可能面臨商品賣不出去的窘境,許多人嘗試這樣的商模後,發現所花的時間及賺到的錢,經過計算可能會不如當上班族的時薪而放棄,甚至可能不比去公司上班還輕鬆。

其實不難發現到,許多自媒體創作者基本上都是想要朝這樣的商模,但他前期要花費的時間過於龐大,方向很模糊,而且你不會知道你所花費的時間究竟值不值錢,這也導致我們會覺得「一份時間出售一次」的商模比較穩定,因為基本上做了一定有收入。

 

第三種個人的商業模式: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

「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」這樣的商業模式絕對不陌生,也就是你的老闆在做的事情。

你的老闆招聘了一些員工為他做事,也就是購買了你賣的時間(第一種個人的商業模式:一份時間出售一次),你的時間與能力就是老闆賺錢的資源,透過你這個員工來製作出產品或是服務,再將他販售出去。

而投資者,也屬於「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」這樣的商業模式,因為投資者是購買創業者的時間——也可以說是「更有能力的人的時間」。

「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」,也是像第二種個人的商業模式:同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,一樣有機會讓自己擁有被動收入,如果你還屬於「一份時間出售一次」的商模階段,可以透過投資股票,購買好公司,並且長期持有,這樣其實也成為了一位投資者,投資該公司讓他為你賺錢。

 

結論

根據維基百科的解說,財富自由(英語:financial independence)是指工作並不為了錢,而錢完全夠用的狀態。只要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等於或超過日常開支,便稱之為退休。

這樣的定義僅僅是財富自由的外在條件,卻未能解釋我們作為人類,為何如此渴望達成財富自由。

《內在原力》一書中提到,許多上班族因為工作與養家的壓力,將「財富自由」視為人生的終極目標,好像達成後就能獲得真正的自由。但財富自由並非人生終點,而是人生真正開始的起點,是讓人有選擇權去探索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,追求更深層次的滿足感。

《通往財富自由之路》 這本書也針對「財富自由」提出了不同觀點,所謂「個人財富自由」,是指某個人在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需而出售自己的時間了。財富自由根本不是終點站,那只是一座里程碑,在那之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
這提醒了我們在達成這個財富自由的目標之後,還是需要繼續思考——我們要如何運用這份得來不易的自由,去活出更有意義的人生。

 

分享你的想法